1956年那会儿,毛主席到了湖北的省会武汉,还在那儿痛痛快快地游了回长江。望着那滚滚的江水,毛主席心里头那个激动啊,拿起笔就写了首特别有名的词,叫《水调歌头·游泳》。在这首词的最后,毛主席写了这么一句:
在西边的山崖上另外刻字立碑,
挡住巫山的云雾和雨水,
雄伟峡谷现宁静湖泊,
神女想必安然无恙。
真是震惊全球,非同寻常啊。
毛主席在那首词里头,展现出了超凡脱俗的胆识,他盼着长江这条咱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河,能在高高的峡谷间出现一片平静的湖泊,好给新中国的老百姓带来福祉。这首词不光彰显了毛主席那股子改造自然、战胜自然的雄心壮志,还透出了他对建造三峡大坝的巨大期望。
其实,毛主席很早就开始留意三峡工程了。那是在1953年,新中国才成立没多久,抗美援朝的战火也才刚平息。看着经历了几十年战乱、水灾连连的中国,毛主席心里就有了在三峡建大坝的想法。
那时候,毛主席特地叫来了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,到长江舰上和他深入聊了聊。他头一回提议说:“咱们为啥不直接在那个关键地方动手,一次性把事情办妥,先建个三峡水库,怎么样?”
对于毛主席提出的这个主意,林一山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,他特别赞成。不过,他也很实在地跟毛主席说了:“咱们心里头确实盼着能修三峡大坝,可眼下的情况,咱们还真不敢往这方面想。”
毛主席的那个问题,其实就在说,长江虽然给咱们中华民族带来了不少好处,但因为水利设施不够,也惹了不少祸端。
林一山做了统计,从汉朝那会儿起,长江发大水的事儿在史书里就经常提到。咱们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,史书上记载的长江洪水,差不多每隔十年就来一次。
近代时候,特别是从辛亥革命开始算起的四十多年里,中国因为军阀们各自为政,没有一个真正能管事的中央政府来统一规划水利工程。这些军阀整天忙着打仗扩地盘,根本顾不上也没心思去好好整治水利。结果,长江发生水灾的次数就变得特别多。
按照林一山的统计,到了民国时期,长江那边水灾变得厉害,差不多每五年就来一次。就这么几十年时间里,长江流域的洪水特别多。比如说,1931年那会儿,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同时,长江也闹了场特别大的洪水,光说死掉的灾民,人数就达到了14.5万。
到了1935年,距离上次洪水已经过了4年,长江又遭了大灾,洪水泛滥,导致14.2万人丧生。再到1949年,新中国成立了,可长江的水患问题还是没解决,又让5700多人丢了性命。
到了1954年,新中国都建起来了,我们使足了劲儿去搞水利,建堤坝。但问题是,时间太短,手头的东西也不够,所以那场大水灾还是让快5000人没了命。
长江发生水患时,洪水大多是从宜宾到三峡以上的那片流域涌来的。换句话说,要是能在长江三峡那儿建个大坝,这个工程对长江防洪可就太关键了。这也是林一山非要在三峡搞水坝建设的主要原因。
其实,不光毛主席看到了三峡工程对保护长江的关键作用。早在民国那会儿,孙中山在1918年写的《建国方略》里头,就已经设想过要建三峡水利工程来发电了。
不过,孙中山一直没能真正掌控中国的政权,所以他那个想法只能是空想一场。蒋介石掌权的国民政府时期呢,虽然整天忙着争权夺利,军阀之间也是打得不可开交,但话说回来,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也并非完全没有搞点建设。
1932年那会儿,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搞了个水力发电勘测小组,跑到三峡那边去实地考察和测量。明摆着,国民政府也想借三峡搞个水利工程。可问题是,那时候蒋介石正忙着打内战呢,没钱、没时间,条件也不允许他们把三峡工程给建起来。
到了1944年,抗战快结束的时候,有个挺有名的美国经济学家叫潘遂,他弄了个报告,说想用美国贷给咱们的钱,在中国建些水电站。这个点子引起了另一个大咖,美国的大坝专家萨凡奇的注意,他特别感兴趣。萨凡奇不止一回亲自去现场看了看,后来还整了个计划,叫做《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》,大家都管它叫萨凡奇计划。
萨凡奇有个计划,他打算把三峡水库建在离南津关上游2公里的地方,让水位涨上200米高,发电能力超强,能有1056万千瓦呢。另外,要是真建了这么个大坝,长江下游那些能装万吨货的大船就能一路开到重庆去,这样一来,重庆的交通状况可就得大大改善了。
这个想法看起来挺不错的,挺有潜力的。但说实话,蒋介石带着的那个国民政府,说白了就是给外人打工的政府。他们手里没钱,也没那股子狠劲和决心,去建那么个大坝。
抗战一结束,蒋介石没多久就按捺不住,挑起了内战。这样一来,萨凡齐提议的那个三峡工程,就被搁浅了,只能一直停留在计划书里,没能实现。
因此,能真正动手干、有那股子劲儿和坚定信念,把三峡大坝这个超级大工程建起来的,也就只有共产党带头的新中国了。
1956年6月份,毛主席又一次到长江里游了个痛快,他尝了尝长沙的江水,品了品武昌的美味鱼,还写了首《水调歌头·游泳》。游完之后,他心里开始琢磨起三峡工程这个大事来,想着它能挡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一遇的大洪水,觉得真是个了不起的工程。
三峡大坝的事儿看起来马上就要动手干了。但说来也怪,就在咱们国家到处都忙活着开工各种大项目的时候,有个人站了出来,对三峡工程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,这人就是李锐。李锐啊,他一直很明确,就是不同意建三峡大坝。
都说多听听意见才能看得更清楚。1958年那会儿,李锐,他是电力工业部的部长助理,还兼着水电总局的局长,跟主张要建三峡大坝的水利专家林一山,两个人一块儿被叫到了南宁。到了毛主席和中央那些领导面前,他们亲自就三峡大坝到底该不该建这个问题,好好辩论了一番。
那时候,林一山滔滔不绝说了俩钟头,而李锐就简短讲了半小时。不过,李锐的这番话却让毛主席大为称赞。在这次发言里,李锐列举了五条他反对建造三峡大坝的关键理由。
首先,就算三峡大坝建好了,它也没法一劳永逸地解决长江的洪水困扰。为啥呢?因为三峡能管的,也就长江流域面积的一半,像长江中下游的湖南那四大水系,还有赣江、汉江这些地方,它都鞭长莫及。
第二,建三峡大坝,那肯定得是个大坝,这就意味着,最少也得让100多万人搬家。这么多人迁移,可真是个大难题,得花好多钱和精力。
第三,等三峡大坝建好了,它能发的电会超过1000亿度。这么多电,对那时候的中国来说,根本就用不完。你想啊,1957年全国总共才需要190亿度电,三峡大坝一个就能发1000多亿度,实在是太多了,根本没法全用上。
就算按照那时候电量增长的速度,等三峡大坝15年后建好的时候,全国一年用的电已经达到了2000亿度。可三峡发电站一个就能发1000多亿度电,这在全国电量里头占的比例实在太大,会对电网运行造成大麻烦,总的来说还是不划算。
第四点,三峡大坝面临不少技术难关。要建一个高达两百多米、能装下上百亿吨水的大型水利工程,光靠决心远远不够。这里面包含了很多超级棘手的技术问题,有的甚至到现在为止,全世界都还没找到解决办法。
所以,建三峡大坝肯定会碰上好多全球都头疼的技术问题。而且,三峡那地方地质条件特别复杂,这么多技术难关摆在那,就新中国成立那会儿的技术储备和能力来说,要把三峡大坝建好,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。
第五点,咱们得聊聊技术之外,但超级重要的事儿——那就是国防安全。你想啊,1958年那会儿,中国碰上的事儿,那可真叫一个复杂。
在咱们国家的北边,挨着个儿超级大国苏联,它的国境线跟咱们中国接上万多里地。那时候,中苏关系已经不太对付了,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,要是苏联带着它那又大又厉害的军队打过来,咱们北方得承受多大的国防重担啊。
中国南方地区卷入了一场由不甘心的美国发动的战争,那就是越南战争。那时候,美国还在北部湾搞了个事儿,就是北部湾事件,导致南海那边的局势变得特别紧张。
东南那边盘踞着的是退到台湾的蒋介石国民党势力。蒋介石靠着美国的帮忙,老想着找机会登陆,梦想着能反攻回大陆。但这纯属白日做梦,不过话说回来,蒋介石有海空力量撑腰,确实给东南沿海这边造成了不小的紧张。
西南那边也是风波不断。印度那边老是想搞点小动作,仗着自己不知哪来的自信和傲慢,在美国这些大国的挑唆下,一点点侵占咱们中国的地盘,老想着来试试咱们的底线。
所以,1958年那会儿,中国的外部环境真是乱得很,情况也相当棘手。再加上,咱们国家那会儿还没造出自己的核武器,海军和空军跟苏联、美国这些大国比起来,那真是差了一大截。
要是碰到那种情况,就是三峡大坝这个高达200多米、存了200多亿吨水的大工程,被敌人给盯上了甚至遭到轰炸,那长江中下游好几亿的老百姓可就要面临天大的水灾了。这种灾难,新中国可真受不了。
因此,国防这事儿吧,它跟技术不沾边,但超级重要。咱们得全面考虑的毛主席,一听到国防的事儿,也是特别上心。他打断话说:“这样的项目肯定会让敌人眼红,咱可不能让敌人给毁了。”
李锐说话时证据确凿,内容实在,因此他的讲话吸引了毛主席和其他参会人员的极大。不过,毛主席心里还是惦记着修建三峡大坝能带来的巨大好处,比如电力供应、百姓生活和航运条件等方面的明显提升。所以南宁会议结束后,毛主席把三峡的事情交给了周总理去处理,还特别交代他“一年要四次”。
后来,关于三峡的事儿,毛主席在《中共中央对于三峡大坝工程和长江流域规划的看法》这个文件上,特意写了“要积极筹备,确保万无一失”这八个字作为指示。
很明显,尽管李锐提出的不支持三峡大坝建设的那些理由挺站得住脚,但毛主席还是没有动摇要建三峡大坝的决心。
肯定得好好琢磨琢磨三峡大坝这事儿,周总理以前也强调过:三峡工程关乎长远,要是只看一面,很容易出问题。想让三峡建得更好,大家还是可以继续讨论讨论的。
毛主席为啥心里老惦记着三峡工程呢?说白了,就是因为三峡工程给新中国带来的好处实在太多了,效果还特明显。
比如说,三峡大坝一旦建成,好处可多了去了。它防洪效果杠杠的,连百年难遇的大洪水都能轻松应对。而且,发电能力超强,航运也顺畅多了,对农业灌溉、渔业旅游也是大有裨益。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,不光能让咱们这一代人享福,还能让子孙后代也跟着沾光。
但是话说回来,毛主席作为新中国的头儿,他考虑事儿可不光看好的一面,坏的一面也得琢磨琢磨。就像李锐跟毛主席说的那样,对于要不要建三峡大坝,毛主席心里头一直有三个疙瘩解不开:
首先,面对这么大一笔前所未有的投资,刚起步的新中国,究竟能不能吃得消呢?
第二,像这样一个超大的水库,要是泥沙都堵在里面了,咱们该咋处理呢?
第三,要是敌人开飞机或用导弹来攻打咱们那超过200亿吨的超大型水库,咱该咋办?防空这事儿得咋解决呢?
特别是第三个难题,毛主席想了很久都没有十足的把握。那时候,咱们国家外部环境特别复杂,苏联和美国都有本事把原子弹扔到中国来。
要是真出现那种糟糕透顶的情况,美苏两国把攻击矛头对准三峡工程,往三峡大坝上扔原子弹,那下游好几亿老百姓和农田可咋整啊?
因此,毛主席对防范敌人空袭,特别是针对可能遭受原子弹攻击的大坝安全问题,始终特别。他亲自点头,在北京的官厅水库搞起了化学爆炸的模拟测试,还吩咐在新疆的核试验场里做核爆炸模拟,目的就是要找出哪种大坝设计最能扛得住爆炸,确保三峡工程不会被敌人轻易当成软柿子捏。
在毛主席的关心推动下,三峡工程尽管争议不断,但仍一步步推进。可到了1969年,情况突变,中苏边境发生冲突,中国北方那绵延万里的边界线,一下子就变得紧张起来了。
那时候,苏联靠着大国地位和尖端武器,在中苏边界部署了大量军队,足足有上百万人,给咱们中国北边造成了巨大的军事威胁。这样一来,全国上下都忙着准备应战,所有的心思都放到了打仗这事儿上。
这一年,湖北省革委会的张体学副主任找到毛主席,提出了要建三峡工程的想法。毛主席一听,就笑着跟他打趣:“眼下咱们得备战呢,你头顶上要是悬着200亿立方的水,心里不慌吗?”
就这样,毛主席心里一直惦记着的三峡大坝,最终没能在他活着的时候建成。话说回来,尽管那时候建三峡大坝的条件还不成熟,但毛主席还是点头同意了先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。
毛主席觉得,葛洲坝工程不光在经济、农业、电力方面能带来不少好处,而且它还能给三峡工程当个试验田,摸索点经验,为以后三峡工程的建设打个好基础。
1990年,葛洲坝工程顺利完工了。就像毛主席所盼望的那样,葛洲坝工程确实给三峡工程带来了好多宝贵的经验和技术。而且,在这个过程中,还培养了一大批技术过硬的工程技术人才。
改革开放后,中国经济迅速腾飞。借着这股势头,毛主席一直心心念念的三峡工程,终于迎来了实现的时机。到了1992年4月3号,第七届全国人大的第五次会议上,大家一致通过了一个决定,那就是要建长江三峡工程。
1994年12月14号,三峡工程正式动土开工了。大家齐心协力,奋斗了整整12年,到了2006年5月19日,这座长达2309米、高达185米的三峡大坝终于建成了。这样一来,毛主席曾经在诗里写的那个“高山峡谷中出现平湖”的梦想,真的就成了现实。不过,让人觉得有点可惜的是,毛主席没能亲自看到这么壮观的场面。
配资吧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