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前言】
那高高的红色围墙啊,可挡不住深深的父女情谊。李敏两口子从中南海搬走后,毛主席心里头还是一直挂念着他们。
李讷,毛主席的小闺女,聊起往事说:“老爸要是想我大姐了,就让我去瞅瞅她。大姐上大学那会儿,我还真的去过学校看她呢。记得那时候,她整天鼓捣化学实验,裤子都被硫酸烧出好几个窟窿。那次看完她之后,我又跑了几趟。反正吧,我跟大姐感情一直挺好的……”
李敏和李讷是亲姐妹,可她们头一回碰面,却是在1949年,那时候李敏已经12岁了,而李讷才9岁。
一开始见面那会儿,姐妹俩之间多少有点小矛盾。毛主席作为她们的老爸,他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,让两个闺女之间关系融洽的呢?
【“我早就发现你了”】
1949年9月十几号的时候,伴着温柔的秋风,还有时不时传来的笑声,中南海的大门口出现了两个人影,一个是穿着淡蓝色西服的中年女士,另一个是穿着有白色花朵点缀连衣裙的小姑娘。
“妈,这地儿是哪啊?咱们好像从来都没来过这儿呢!”小女孩瞅着那扇红大门好奇地问。
“咱们的新家到啦!以后咱娘俩就在这儿安家啦!”中年女士望向女儿说道。
“那个牌匾上写的是啥字呢?”小姑娘抬头指了指高处的匾额,好奇地问。
“菊花雅居。”
拿到答复后,小姑娘甩开妈妈的手,一蹦一跳地跑进了菊香书屋。她这儿瞅瞅,那儿瞧瞧,满心都是对周围事物的新奇感。看到女儿这么喜欢这儿,那位中年妇女脸上露出了暖洋洋的笑容。
这个小女孩是毛主席的小闺女,名叫李讷。
1940年,李讷在延安呱呱坠地,那时候毛主席已经47岁高龄了。可能是老来得女的缘故,毛主席对李讷特别疼爱。跟她的哥哥姐姐们不一样,李讷打小就在毛主席的眼皮子底下长大。
李讷算是生在了一个比较安稳的时代。想当初,她那些哥哥姐姐们降临人世时,咱们国家正闹着战乱呢。为了大局,为了老百姓,毛主席只能忍痛把孩子们送到乡亲们家里照看。
现在毛主席已经过了五十岁,他心里头盼着能享受天伦之乐,家里头热热闹闹的,有说有笑。所以啊,就算工作再忙,毛主席还是决定亲自带着李讷,把她养在身边。
打仗那会儿,毛主席经常带着咱人民军队冲上前线去打拼。为了赢得战争,他得时刻紧盯着作战计划,好在关键时候拿到关键的消息。
李讷在毛主席身边,帮他减轻了不少负担,给主席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欢笑。
在李讷眼里,毛主席就单纯是毛主席,这时候的他不是什么大领导,也不是制定大计的战略家,就是一个满心满眼疼爱着李讷的爸爸。
“大宝贝,我的大宝贝,我的小乖乖!”这是毛主席对李讷的爱称。
毛主席工作累了,就会到院子里走走,活动活动身体,他习惯摆动双臂,扭动着腰步行。这时候,机灵逗趣的李讷总会领着小朋友们,悄悄跟在毛主席身后,模仿他走路的样子,一边迈着步子,一边忍不住咯咯直笑。
毛主席没生气,反倒故意走起路来更快了。李讷为了跟上毛主席,大步流星地赶,但还是跟不上。没多久,李讷就学起大人的样子,咳了几声。毛主席突然转身,做了个要逮人的样子,李讷见状,笑得前仰后合,边跑边找地方藏。
你这是在跟我玩捉迷藏,模仿我呢,我其实早就瞅见了!”毛主席瞧着李讷,乐呵呵地讲道。
你察觉到了没?我悄悄跟了你老半天啦!
听到女儿这么说,毛主席也来了兴趣,想跟她开个玩笑:“你一开始就跟着啦?那我咋一点儿都没察觉呢。”
听了老爸的话后,李讷笑眯眯地说:“我明白啦!老爸走路扭腰晃胯那就是在放松,啥也不想,但要是他背着手溜达,那就是在琢磨事儿呢!”
毛主席哈哈大笑,一把搂过李讷说:“小家伙,真不错,你也懂得观察事物了,真厉害!”
【中南海姐妹情】
李讷和李敏头一回碰面,是在中南海那个地方。
李敏在中南海生活前,一直和老妈贺子珍在一起。因为需要治病,她们在苏联待了好多年。后来情况变了,贺子珍就带着李敏,还有毛岸青、毛岸英回到了国内。
贺子珍特别有责任心,为了让李敏接受更好的教育,她决定把李敏送到毛主席那儿去。
姐妹俩头一回碰面,李敏12岁,李讷9岁。因为以前没一起生活,所以要想真心把对方当家里人,还得慢慢来。为了让李敏快点跟大家打成一片,毛主席每次吃饭都特意安排她挨着李讷的妈坐,好让她们多亲近亲近,增进感情。
李讷的妈对李敏那是真的疼爱,一到吃饭时候,就一个劲儿地往李敏碗里添菜。看到李敏嘴角沾了饭粒,她立马就伸手给李敏擦掉。
为了让李敏和李讷亲近些,李讷的妈妈会领着她们一块儿去南海划船玩水。
望着湖面上闪闪发光的波纹,李讷心里猛地一动,像是想起了啥,她转过头来对大伙说道:
不久前,我和姐姐,还有燕燕和二娃子(叶子龙的两个小孩)一块儿在海边捉了好多的小鱼小虾。他们拎着那些活的小鱼小虾来到咱家,说想跟爸爸一块享用。那晚的饭桌上,不光有一大盘刚做的鲜鱼汤,还有苦瓜和其他的一些青菜。那个鱼汤啊,真是又鲜又甜,我和姐姐一个劲儿地往碗里盛鱼汤喝。老爸看我们俩光喝鱼汤不吃苦瓜,就教训我们说:“得打小就学会吃苦瓜,不然长大了可没啥出息!”
李讷她妈听完就点了点头,说道:“你们老爸讲得没错,得学会忍受艰难困苦才行!”
小船悠悠地在湖上漂着,没多久就蹭到了对岸。李敏一个箭步,麻利地蹦上了岸。李讷妈妈瞅着直乐呵:“咱家敏敏这腿,又长又有劲儿,手指也细长细长的,天生就是弹琴画画的胚子。等会儿妈给你找个好老师,好好栽培栽培你!”
听到妈妈表扬李敏,李讷连忙附和道:“妈妈这话在理!我姐可棒了!”
平时,李敏和李讷也会跟着毛主席跑到中南海的春藕斋去凑个热闹。她俩跳舞不太在行,但有时看到别人跳得那么带劲,心里也痒痒的,想上去试一试。
李讷一直比李敏要外向,因此每当这种场合,她都会主动拽着李敏一块去。李讷硬是把李敏拉到跳舞的地方,她先是模仿毛主席,一左一右地摇摆起来,接着又去学周总理那帅气的舞步,没一会儿又跑到朱老总旁边跟着跳。
瞅见姐妹俩那有点搞笑的跳舞样子,那些大人都忍不住咧开嘴笑了。
没过多久,李讷拽着李敏的胳膊说:“姐,你快瞅瞅二哥,二哥跳舞跳得真棒啊!”
李敏瞅瞅毛岸青,然后转身跟李讷说:“没错,二哥那舞蹈是在苏联学的。苏联人嘛,个个能唱会跳,二哥自然也跳得不错。”
姐,你之前在苏联生活过对吧,那你能不能跳舞呀?
我肯定不会跳的,那时候我还是个小屁孩,还没到该学跳舞的时候呢……
听到这话,李讷心里觉得挺遗憾的,心想要是李敏会跳舞那该多好啊,那样她就能求姐姐教自己了!
李敏和李讷玩着玩着就变得特别亲近,跟亲姐妹没啥两样,不过呢,她们平时相处时还是会碰到些小矛盾。
1951年的某一天,李敏跟李讷俩人正对着一个问题吵得不可开交。
李讷表达道:“我个人觉得,蒋介石他不算是真正的中国人。”
听完妹妹的话,李敏特别吃惊,心想蒋介石咋就不是中国人了呢?他明明就是中国人嘛。
看到姐姐没有赞同自己的观点,李讷接着讲道:“那家伙做的事有问题,他人不好,他根本就不像个中国人!”
那时候的李讷才11岁,在她看来,事情非黑即白,没啥中间地带。她觉得蒋介石做的事不对头,所以他就不是咱中国人。
李敏的看法不一样,她虽然也认可妹妹的观点,觉得那个人做了不少错事,但她心里明白,他终归是个中国人。
姐妹俩因为这事儿闹了点小别扭,这可咋解决呢?到底谁讲的是真话呢?
聪明淘气的李讷出了个主意:“姐,咱在这儿光说不练也没用,不如直接去找老爸,让他来给咱评评理,看看谁讲的是真话,谁又在瞎扯。”
李敏用点头的动作来表达了自己的赞同。
姐妹俩溜达到了毛主席的书屋里,毛主席一看她们进来,立马放下了笔,抬眼问道:“哟,你俩咋来了?作业都搞定了吗?”
李讷凑到毛主席跟前,直接问道:“老爸,蒋介石那家伙,他到底算不算咱们中国人啊?”
“他确实是咱们中国人。”毛主席斩钉截铁地说。
听完毛主席的回答,李敏乐了,她说这跟爸爸的回答没啥两样。
李敏一脸认真地争辩道:“那家伙可不是……”
毛主席瞅瞅两个闺女的脸色,心里头明白她们对这事儿各有各的看法。可他呢,既没当场挑明,也没说谁对谁错。毛主席懂得,一旦他开了口,弄不好会让俩孩子心里起了疙瘩,闹起别扭来。
说到这事儿,李敏有次说起过:“每次我和李讷闹矛盾,爸爸从来不分谁对谁错,他总是跟我说,妹妹小,得多让着她点。不过我也知道,爸爸私下里也肯定跟妹妹讲过一样的话……”
李敏料得没错,每当两姐妹有点小矛盾,毛主席可不会光让李敏去迁就妹妹。人的情感嘛,得是相互的,跟年龄大小真没太大关系。要想人家尊重你,那你得先尊重人家,这个道理用在姐妹之间也一样好使。
毛主席会对李讷说:“作为妹妹,你得多听听姐姐的意见,两个人得互相帮衬着。”
李讷这孩子特别懂事,她心里清楚爸爸的一片苦心。所以呀,就算和姐姐有点小矛盾,她也不会往心里去,有时候还会自己先去说声对不起。李讷这么做,正好说明了毛主席这招真的很管用。
毛主席先跟李敏说,作为家里的大姐,得担起照顾妹妹的担子。接着,他又告诉李讷,作为妹妹,得听姐姐的话,尊重她。等这些正确的观念在她们心里扎了根,以后不管有啥小矛盾小争吵,都不会伤了她们姐妹之间的感情。这样的教导,可比老是争论谁对谁错管用多了。
李敏和李讷这对姐妹,跟很多姐妹一样,有时笑得合不拢嘴,有时也会闹点小别扭。毛主席呢,就像个高大的保护伞,时刻为她们挡着风雨。在毛主席的悉心教导下,李敏和李讷慢慢长大,都成了跟毛主席一样优秀的人。
配资吧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